“2019年我自己种了370亩辣椒,在育苗和管理阶段没有专业人员指导,走了不少弯路。2020年又种了470亩,县里面派了农技人员来指导我们,虽然多种了100亩,但比以前省力多了,辣椒长势也很好,日子肯定‘红红火火’。”有了农技人员的帮忙,贵州毕节大方县牛场乡德克村村民刘兵格外开心。
近年来,毕节市深入推进人才扶贫工程,引导人才向一线流动,在一线帮着群众干、带着群众赚,在一线成长成才,实现产业强与自身强“双赢”,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服务计划
人才帮着群众干
“威宁种党参的土壤条件很好,但是要注意轮种,这块土今年种了,明年就不能再种了。我们可以换种其他的中草药。”省管专家、毕节市中药研究所所长阮培军正耐心地向种植党参的群众解说。
和阮培军一样的科技特派员,在毕节还有879人。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实施科技联乡帮村、乡土人才扶贫带富、圆梦小康专家计划,成立88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选派2885名农技人员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派科技副职340余人次、科技特派员880余人次、农业辅导员2600余人次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帮扶,专家带富成效明显。
同时,毕节市围绕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法律等领域,每年组织100名专家到基层,深入开展“专家服务基层行”活动,积极组织专家服务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破解了一批基层发展关键技术难题。
去年以来,毕节市协调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共组织60余名专家赴毕开展智力帮扶活动,培训各领域人才2100余人次,开展农业技术指导300余人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45个。
为助推产业发展,毕节市围绕全市12大农业特色产业等产业布局发展需要,调整充实1904人到专家库,为有剩余贫困人口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匹配1001名专家联系服务一、二、三产业发展。同时,选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到村集体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信息传递、产品加工、销售指导、产业规划等活动,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领办创办
人才带着群众赚
“申请领办创办最核心的就是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带着群众赚,这也是我们审核的标准。”毕节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副科长向晴云对领办创办申请人答复道。
近年来,毕节市印发了《毕节市鼓励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人员领创农业发展项目,领办创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电子商务业、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等项目中的涉农项目,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动性,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带着群众赚。
余慧敏种的萝卜比水果还甜,徐富军种的玛瑙红樱桃肉多诱人,杨华种的苹果又脆又甜,文平种的天麻最滋补……提到领办创办项目,毕节群众很自然地如数家珍,余慧敏、徐富军、杨华等专技人才更是他们的“明星”,因为这些人带着他们种植的农产品品质好、销量好、效益高,让他们吃到了“甜头”,赚到了“实惠”。
“我在杨华苹果基地里跟着学技术,把家里种的50多棵苹果树管好了,卖了1万多块钱。”威宁县猴场发纠村村民马稳珍笑呵呵地说。
在政策的支持下,毕节市专业技术人才们纷纷走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群众家中,通过领办创办农业项目,培育出了“毕节大萝卜”、纳雍“玛瑙红樱桃”、威宁“糖心苹果”、大方“九龙天麻”等一批地方知名品牌。
目前,全市共鼓励和支持了152名事业单位人员领创农业发展项目143个,带动9966人就业。
实践培育
人才带着人才成长
“整个村子的核桃病虫害都很严重,需要改良品种,还要加强核桃树管理和石硫合剂进行涂白处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杨站,你觉得哪个品种比较好?”
“选‘黔赫7号核桃’进行高枝嫁接,这个是毕节目前品种比较好的一种,果子大、果仁香,市场价格也高。”
近日,毕节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研究员杨先义细致地为种植户讲解,织金县核桃种植“小专家”王松在一旁详细地记录学习。
近年来,毕节市以“乡土人才扶贫带富计划”实施方案为载体,充分发挥省、市“大专家”联动和县级“小专家”带动作用,持续加大“土专家”“田秀才”、民族民间文化体育人才、农民讲师、农村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者等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接天线、搭地线,着力培养壮大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
“我们织金县创新开展的‘大专家’带‘小专家’,‘小专家’带‘土专家’,‘土专家’带‘农户’,人才培育‘三带’工程效果反响很好,真正在实践中培育了人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培育了永不走的人才力量。”织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利介绍说。
2020年,织金县邀请省内外50余名“大专家”到织金县开展“集中培训”110余场次,培训“小专家”5000余人次,培训乡村“土专家”40000余人次。
在省、市、区专家人才的指导帮扶下,金海湖新区文阁乡安庆社区党总支书记孔令权成立了石旮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种植1000亩刺梨、1000亩核桃、1000板栗,推动社区143户616人如期稳定脱贫。“多亏省市的专家帮我,才有了‘三个一千’的种植规划。大家说我是个好书记,我觉得这些专家是好专家。”